请关注"NTCE讯考"

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与

整理编辑:海南教师资格证网    发布时间:2017-11-12   浏览量:()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三)教育与精神文化的相互关系

  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广义上说,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受到文化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时它也对整个文化起着保存、传承、改造、创新的作用。任何文化特性或形态,如果没有教育就难以延续。

  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3.学校文化

  (1)学校文化的概念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2)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等。

  ①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一是学校环境文化,包括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绿化和美 化、具有教育含义的教育和教学场所以及校园环境卫生等等;二是设施文化,包括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等。

  ②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包括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共同愿望、道德观念、共有价值观、校风、班风、教风、学风、校旗、校歌、校徽、校报等。有的学者把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四种基本成分。

  ③学校制度文化(规范文化)主要指保证学校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它包括教育方针政策、学校规章制度、管理体制、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行为取向、典礼仪式、节日活动、公共关系、文化传播等。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海南教师资格证网 [ http://www.jszg.hi.cn/ ]
文章归属栏目: 教学知识与能力
海南教师资格证网声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教育局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方式:邮件952056566@qq.com

技术支持:深圳市广元创优网络有限公司 粤ICP备19080791号

本站为海南教师资格证网站,所有报考信息以海南省考试局(http://ea.hainan.gov.cn/)为准。

Copyright © 2016-现在 海南教师资格证 版权所有